調查顯示,在長年服用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的患者中,存在著數量龐大的胃腸道高危因素人群,專家呼吁安全用藥至關重要
據國外相關調研顯示,在需要使用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NSAIDs)治療的患者中,超過86%的患者存在胃腸道高危因素,由此導致的胃腸道事件(潰瘍、出血、穿孔等)可能威脅患者生命。我國的現狀亦不容樂觀。對此專家建議:全面評估胃腸道高危因素、合理使用藥物可最大程度減少患者胃腸道事件的風險。
九大胃腸道危險因素亟待關注
國際研究顯示,引起嚴重胃腸道不良反應(潰瘍、出血、穿孔)的危險因素有以下九種:高齡(年齡≥60歲)、消化性潰瘍史、使用抗凝劑、使用非選擇性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NSAIDs)、使用糖皮質激素、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吸煙及酗酒。關節(jié)炎患者大多為老年人,且大部分需要長期服用NSAIDs來抗炎鎮(zhèn)痛。同時存在心血管風險的人群還需同時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患者有吸煙、酗酒習慣。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具有胃腸道高危因素的關節(jié)炎患者大有人在,并且很多關節(jié)炎患者集諸多高危因素于一身。
一項納入既往風濕免疫科就診患者的國內研究顯示,根據病情需使用NSAIDs進行治療的患者中,84.2%的患者超過60歲,75%的患者存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75%的患者吸煙,50%的患者聯合應用潑尼松(一種糖皮質激素),45.9%的患者存在消化道癥狀。
中國醫(yī)師協會風濕免疫?漆t(yī)師分會會長、北京協和醫(y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張奉春教授認為,胃腸道危險因素對于關節(jié)炎患者就像沒有拆除引信的炸彈。由于大部分患者發(fā)生消化道損傷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一旦癥狀出現,往往已經合并消化道潰瘍、出血、穿孔或梗阻等并發(fā)癥,有的甚至危及生命。但令人擔憂的是,目前無論醫(yī)生還是患者均對胃腸道高危因素認識不足,對需要使用NSAIDs的患者,尤其是需要長期使用的老年患者,缺少臨床評估,預防措施缺位,往往需要患者以生命的代價來敲響警鐘。
合理用藥胃腸道風險降4倍
據了解,目前關節(jié)炎患者最常用的治療藥物是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NSAIDs)。這一類藥物具有抗炎鎮(zhèn)痛的作用,同時避免了人們所擔心的“成癮性”,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廣的一類處方藥。
專家指出,NSAIDs藥分為兩大類——非選擇性NSAIDs和選擇性NSAIDs。它們都能起到抗炎鎮(zhèn)痛作用,但非選擇性NSAIDs在達到抗炎鎮(zhèn)痛目的的同時,會引發(fā)消化道損傷和血小板功能抑制等副作用。
而選擇性NSAIDs,如塞來昔布類藥物,只抑制炎癥和疼痛癥狀,不影響身體產生對胃腸道和血小板起保護作用的物質,因此大大減少了胃腸道不良反應的風險。
一項名為CONDOR的大型國際研究顯示:接受雙氯芬酸加奧美拉唑治療組患者的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是接受塞來昔布治療組患者的4倍。這一結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對癥檢查,查必要項目,提供規(guī)范檢查結果,拒絕虛假結果
- 對癥施術,做必要治療,采用規(guī)范治療手段,拒絕過度治療
- 對癥開方,用必要藥品,實施規(guī)范用藥標準,拒絕盲目用藥
- 明確定價,做惠民醫(yī)療,推行國家規(guī)范價格,拒絕高價醫(yī)療
- 崇尚醫(yī)德,以卓越服務,執(zhí)行規(guī)范服務流程,拒絕天理漠視